物理学中的群论 · 入门篇 第〇章:概述

from 专栏 物理学中的群论 · 入门篇

话题:

数学, 物理学, 理论物理, Frank-Hua, 物理学中的群论-·-入门篇

正文:

bg-img

《物理学中的群论 · 入门篇》 系列专栏:


这个系列文章的目标读者是 零基础 或者 刚入门 群论的 物理系学生 ,尤其是非理论物理方向1、学数学比较慢的群体(比如我自己);“刚入门”指的是你已经开始看了至少一本群论教材,对群论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,但是感觉某些概念很“虚”,缺乏直观和踏实的理解;如果你还一本书都没看过(真·零基础),文末附录有入门教材推荐.

本系列文章试图用 并不简短 的篇幅来介绍群论的 入门 内容(对于一般初学者, 篇幅越长越好懂 ,比如美国教材大大多是这种风格). 又由于我上学期刚学的群论,所以现在还能记得初学群论时是什么感觉,对于哪些概念比较犯迷糊以及最后又是怎么搞懂的,希望能够帮助类似的初学者;同时为了照顾尽可能多的初学者,本文会尽量减少前置知识的引入,所需基础知识仅仅是线性代数和基本的物理知识,如果有离不开其它前置知识的地方,将明确指出或者直接原地补充.(BTW,如果你是武大物院本科生,选了杜一剑老师的群论课,本系列会很适合作为参考资料)

一、群论是干啥的?为啥物理人要学?

单看“群论”这俩字,很多初学者就被吓到了:群是个啥,有啥用,物理人为啥要学这么难的数学?然后就有了畏难情绪;或者随手翻开一本群论教材的目录,映入眼帘的是一堆陌生而奇怪的名词:群表示论?李群?李代数?这是物理人能学懂的东西吗?跟物理有什么关系?我相信很多普通的初学者都有过类似的感受.

但实际上,任何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都会显得陌生而困难,即使它可能很简单;所以在本系列文章中,我尽量避免一开始先引入令人困惑的名词(有些名词甚至容易让人望文生义),而是 首先从熟悉的角度或是某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入概念 ,最后再点名概念的名字,这样更加容易让初学者接受. 若是此前偶然见过这些名词但不理解其内涵,此时你会有豁然开朗之感.

至于群论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,这里只能针对初学者做简要的介绍. 群论是描写对称性的数学语言 ,所以凡是物理学中与对称性有关的部分,都离不开群论. 比如你可能知道对称性与守恒律的关系,实际上动量、角动量一类的基本守恒量,其准确定义就离不开群论,尤其是量子力学中对自旋的理解,如果不用群论的语言就会很迷糊; 对称性是系统在特定变换下的不变性 ,那么所有物理学分支中与对称性有关的部分都需要群论来描述,比如狭义相对论中的 协变性,场论中的规范不变性,晶体中的离散平移对称性等等. 本系列文章会具体地介绍这些物理的对称性,作为群论的重要应用.

二、群是啥?

既然群可以用来描述特定变换下的对称性,那我们不妨先来考察一下 变换 是什么东西.

举个例子:考虑一个圆,单纯几何的圆,并以圆心为原点建立一个坐标系. 再考察在这个平面内以原点为中心的转动,这里有两种理解方式:坐标系不动,圆转动;圆不动,坐标系转动. 这两种处理方式完全等价,习惯上采用坐标系不动的观点. 易知圆做任何转动变换后仍是本身,所以对于圆这个系统,转动变换是一个 对称变换 ,也说圆具有(二维)旋转 对称性.

变换的描述:规定一个转动的正方向后,任何一个转动 可由一个参数旋转角 来唯一地标记( ),每一个这样的转动 就是一个变换,此外还可以定义转动变换的 合成 :首先做转动 ,再做转动 ,这样的连续的两次转动等价于另一个转动 ,定义转动合成的记号“ ”,满足 ,则易知这个转动合成“运算”有下列性质:

  1. 对于任意转动 ,它们的合成转动 也是一个转动;(看起来是废话)
  2. 对于任意转动 ,满足
  3. 存在一个转动 ,其转动角为 ,对应于不做转动,称为单位元;
  4. 对于任意转动 ,存在一个转动 满足 ,记作 ,称为 的逆.

实际上,不仅仅是转动变换,许多对称变换的合成都满足上述性质(比如空间平移变换、三维转动变换等等);既然这是这些变换的公共性质,我们不妨 直接研究这些性质本身 ,看看这些基本性质能得到哪些进一步的结果,那么这些结果对于所有满足上述性质的对称变换就都适用. 于是,数学家把满足这些基本性质的东西定义为一种数学对象,称为 ,研究群的数学分支就是群论. 这样,群论的所有结论都可以直接应用到对称性于对称变换的研究中,为物理上的研究减轻了负担.


由上述讨论,我们可以自然地引出群的标准 定义 (实际上就是将上述性质抽象化): 若对于一个集合 ,其中有一个运算“ ”,满足下列性质:(集合的记号 是Group的缩写,小写 表示元素,下标 表示任意,非常自然而合理)

  1. 封闭性 :对于任意 ,有
  2. 结合律 :对于任意 ,有
  3. 单位元 :存在 ,使得对于任意 ,有 ;
  4. 逆元 :对于任意 ,存在 ,使得 .

则称集合 为一个群,其中运算“ ”称为 群乘法 ,习惯上常常省去不写,直接将群乘法记作 .

三、例子:哪些集合是群

其实群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,有很多不能视为变换的东西也满足上述群的定义,因此也是群;来看一些简单的例子,大家可以自行验证是否符合群的定义:

  1. 非零实数集 乘法群 :群乘法就是实数的乘法;验证:任意两个非零实数的积还是实数;实数乘法满足结合律;单位元是 ;任意非零实数 的逆元是
  2. 实数集 加法群 :群乘法就是实数的加法;验证:任意两个实数的和还是实数;实数加法满足结合律;单位元是 ;任意实数 的逆元是
  3. 集合 :群乘法就是实数的乘法,单位元就是
  4. 整数集 加法群 :群乘法就是整数的加法,单位元是
  5. 非奇异矩阵群 :集合为所有非奇异矩阵,群乘法就是矩阵乘法,单位元就是单位矩阵;由于矩阵非奇异,所以都存在逆矩阵作为乘法逆元;
  6. 一维平移变换群 :集合为所有一维空间中的平移变换,群乘法是两次平移变换的合成,单位元就是不做平移;
  7. 三维转动变换群 :集合为所有三维空间中的转动变换,群乘法是两次转动变换的合成,单位元就是不做转动;
  8. 魔方转动群 2:首先定义魔方的状态是所有棱块与角块的一种可能排列,魔方转动群的群元是任意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所需的操作序列(对于一定的初末态,可能不唯一);验证:任意做两个操作序列,魔方还是魔方(废话);魔方转动操作满足结合律;不对魔方做操作即为单位元;将任意操作逆序复原,即得原操作的逆元;

由上述例子可知,群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,很多东西都是群,这也正说明了群论应用的广泛性.

四、群论是啥?有哪些内容?

群论,顾名思义就是 研究群的性质 的数学分支,具体而言就是研究上述四条公理能够推导出什么结论,如果再附加一些其它的定义/公理又能够得到什么结论. 得到这些结论之后,只要我们能判断某个集合是一个群,就能直接套用这些结论了.

既然群的定义如此简洁,满足群定义的集合非常多,我们不妨按照一些基本性质,对群分类进行研究,以减轻研究负担:

  • 群首先是个集合,按照群元素的个数,首先可以分为 有限群 与无限群,无限群又可分为离散群(即“可列无穷”)与连续群;其次,就像数学分析中研究的“光滑”函数一样,“光滑”的连续群也有很重要的地位,我们把这种群称为 群(李群) (就像物理人不那么需要关心光滑函数的严格定义一样,我们也不用关心 群的严格定义,初学的时候你就把它等同于连续群就行). 而至少对于物理学而言,两类最重要的群就是有限群与 群. 实际上,两类群的性质既有联系,也有很大的差异. 举例 说明三种群的差异:有限群——例如上文中3、8;离散群——例如上文中4; 群——例如上文中1、2、5、6、7;
  • 群除了是一个集合,其中还定义了一个运算——群乘法,因此还可以根据群乘法的性质分类. 若对于任意群元 ,群乘法满足 交换律 ,则称该群为交换群或 阿贝尔群 ;否则为非阿贝尔群. 例如上述例子中,1、2、3、4、6都是阿贝尔群,5、7、8是非阿贝尔群.

既然我们要研究群的性质,那有什么性质可以研究呢?观察群的定义可以知道,群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群乘法 的性质,所以群乘法相似的群,其性质也差不多,无需重复研究,又可以减轻研究负担(“数学是偷懒的艺术”——沃兹基硕德):

  • 观察例子中的2和6,我们发现一维平移变换可以与实数一一对应,即任意一个平移变换都可以用向右平移的距离来描述,并且满足:向右平移 变换与向右平移 变换的合成等价于向右平移 变换,也就是说,平移的合成运算于实数加法的规则严格一一对应;所以在群的意义上,2、6两个群完全等价,我们称这两个群之间为 同构 关系. 更一般地,同构可以定义为: 对于群 与群 ,若存在双射(一一映射) ,使得两个群的群乘法满足 ,则称群 与群 同构. 两个同构的群在群的意义上完全等价,因此所有群方面的性质都完全一致,所以在群论里一般只研究一类互相同构的群中的一个代表;
  • 观察例子中的1和3,两个群群元数量不同,不可能构造一一映射;但是可以构造 满射 ,其中正实数均映射为 ,负实数映射为 . 易知此时仍然满足 ,与同构的差别仅仅在于从双射变为满射,可以粗略地理解为“没那么同构的同构”,数学上将这种关系定义为 同态 ,记作群 同态于 . 易知同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同态关系. 非同构的同态由于无需双射,所以其中的“小”群只能反映另一个“大”群的 部分性质 ,而有一部分信息无法反映. 这里用一个(随手画的)示意图来描述同构关系:其中群 仅有三个群元,群 可以分为三部分,群 中的每个部分于群 中的群元一一对应,则 两个群为同态关系. 所以群 将群 中一部分群元的信息“压缩”成了一个群元,只能反映部分性质,同一部分内群元的差异被抹去. 注意 :同构关系是一种等价关系3,但同态不是.


群的同态关系

  • 除了同态以外,还有另一种反映群的部分性质的方法. 既然群乘法对于群的性质而言十分重要,我们不能改动它;而要反映一个集合的部分性质,我们自然地会想到要研究它的子集. 那么结合以上两点,我们可以研究一种特殊的子集,在这个子集中,原群的群乘法所满足的公理依然成立;换句话说,这个子集也是一个群,并且与大集合拥有相同的群乘法. 我们把这种特殊的子集叫做 子群. 子群的性质即可反映群的部分性质.

定义了群的同构与同态之后,群的性质的研究就大大减负了,但是我们还是觉得群乘法运算太过于抽象,既不便与直观理解,也不便与群乘法运算,如果能用一个 直观 的东西来描述群与群乘法就好了!还真有:

  • 我们刚刚引入了群的同构与同态,并且知道了对于一个待研究的群,如果能找到一个既便于描述又便于做群乘法的“好”群与其同构(同态),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“好“群来完全(部分)地描述待研究群的性质!
  • 幸运的是,数学家发现有一类群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条件,那就是 非奇异矩阵群 ,这也是我要在例子中提到它的原因;矩阵群形式非常具体,就只是一些数表,矩阵群的乘法法则也就是矩阵乘法,非常方便计算4.
  • 所以,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矩阵群,它与待研究群同构/同态,就可以直观地理解群元素与群乘法了!我们把这样的矩阵群叫做待研究群的 表示 ,某个群元对应的矩阵称为该群元的表示矩阵,研究表示矩阵的群论分支就是 群表示论.

群表示论几乎是群论中 最重要 的内容,尤其是对于群论的物理应用而言;例如粒子的自旋就与某个 群的表示有关,后续文章中会详细介绍. 同一个群会有很多个不同的表示,群表示论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研究这些表示的性质,例如:有多少表示?表示如何分类?不同的表示有何特点? 群表示的性质也侧面反映出群本身的性质.

  • 表示的分类:既然表示矩阵群可以与待研究群同构/同态,我们把同构的表示称为 忠实表示 ,它反映了群的所有形式;同态但不同构的表示称为非忠实表示,它只能反映群的部分性质.
  • 表示的 维数 :表示矩阵的阶数即表示的维数.

根据上述讨论,我们提炼出物理学专用群论的两组关键词: 有限群 / 群的性质 / 群表示的性质. 所以排列组合一下,本系列文章数学部分的内容就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:

  • 有限群的基本性质;
  • 有限群的表示;
  • 群的基本性质;
  • 群的表示.

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,会介绍对应的物理应用(放心不会很难,太难的我也不会啊). 同时,考虑到物理上的应用,除了介绍群的公共性质以外,还会重点介绍几个在物理中有广泛应用的群及其表示.

附录 教材与讲义推荐

最后,大致列一下我读过的教材与讲义,供初学者参考( 点击书名可进入下载链接,需要 ):

  1. A. Zee, Group theory in a nutshell for physicists,经典教材,深入浅出,语言轻松幽默,非常适合作为入门的第一本书; -- file: Group theory in a nutshell
  2. 李新征, 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导论,北大物院群论I课程讲义,偏向口语化,可读性强,并且都是最基础的内容,难度不大;
  3. Wu-ki Tung, Group Theory in Physics,经典教材,内容充实,体系清晰,但个人觉得有一点难懂;
  4. 马中骐, 物理学中的群论:李代数篇 /物理学中的群论(第2版) ,很好的中文教材,但略难,部分章节可能不太适合作为入门的第一本书;这两本书在内容上有大量重复,入门读者建议选择前者,本系列标题就是化用了李代数篇的标题;
  5. Nathan Carter, Visual Group Theory,比较小众的入门书籍,可以用来图一乐,有大量制作精良的图片,如果时间充裕就值得一看,缺点是基本只囊括了一部分有限群的基础知识,连群表示都没有提到(所以说是图一乐). -- file: Visual Group Theory 最后一页有个凯莱图, 不全不止这几页

值得一提的是,前四本正经书的作者都是中国人/华人,这并非我刻意为之,而是经典教材确实就是这么几本. 除了经典教材以外,知乎上还有一些非常优秀的notes与回答,这里大致罗列一些我看过的:

  1. @東雲正樹 東雲正樹:群论 (Group Theory) 终极速成 / 物理系零基础火箭级 notes, 老师的经典系列文章,知识点丰富,水平很高. 但也许是“火箭级“的缘故,似乎不太适合一般初学者(比如我,但是高智商大佬除外); -- 群论 (Group Theory) - 终极速成-物理系零基础火箭级-notes
  2. 如何直观地理解群论?这个问题里的回答质量很高,很适合初学者阅读,以获得对群论的直观了解. 但各位大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切入,相对来说不那么系统、完整; #check

似乎主要就看过这俩(当然里面内容很多),另外还有一些文章我没细看,就不列出来了.


  

评论:

Frank Hua: 先写一章试试水 如果没人看就不写了😱 (10 赞)

mix -> Frank Hua:

有人看!刚看完!逻辑非常清晰,支持作者继续写🤭
有个地方可能需要再确认一下,群表示的维度应该是群元素的数量,并非矩阵维度。感觉群论里维度这个词容易产生歧义。

Frank Hua -> mix: 啊 表示的维数就是表示空间的维数吧😱 你这个说法是哪来的 有无reference😱

未知模型 -> Frank Hua: 有人看有人看!求dalao继续写!(崇拜脸)

mix -> Frank Hua: 我其实不是非常确定,现在不方便查书,A. Zee书里肯定讨论过。大概有3种维度,第一个是O(N)之类的,N是空间维度;另一个是表示维度,常见的如SO(3)的2j+1维表示,是指元素(即矩阵)的数量;最后一个是矩阵维度d,指d by d 的矩阵。

Frank Hua -> mix: 噢噢 我明白你意思了 确实没写清楚😂

Frank Hua -> mix: 感谢指正👍

我是獬豸 -> Frank Hua: 看[大哭] (2 赞)

Space -> Frank Hua: 写的很好 (2 赞)

爱吃的小白: 蹲一波更新 (4 赞)

Frank Hua -> 爱吃的小白: 更新了 但没什么人看😱[大哭] (4 赞)

王赟 Maigo:

写得好通俗易懂!

捉两个小虫:「离散群——例如上文中5」—— 这里的 5 应该是 4;

「则称该群为交换群为阿贝尔群」—— 第二个「为」应该是「或」。 (3 赞)

Frank Hua -> 王赟 Maigo: 谢谢大佬👍👍👍 受宠若惊😱 (3 赞)

知乎用户: 关于结合律有两个问题……一是魔方的结合律是怎么个拧法,(AB)C和A(BC)在操作上是不是一样的,还是说顺序变了?如果没变,那这个结合的意义是啥?二是有没有结合律的反例,不满足结合律的例子? (2 赞)

article -> 知乎用户:

魔方上的操作是符合结合律的,其实绝大多数的“用手摆弄”或者说“运动”的操作都是符合结合律的。

结合律的本质大概是说,这个运算可以被化为一个函数,因为函数本身就是可以复合(结合)的。而减法是不符合结合律的,如果你强行想把减法写成一个函数,就会变成括号套着括号这种形式,这样他就不是可以随意结合的了。没有办法能保留减法的不符合结合性质,同时把他写成一个函数的形式。

更深入一点,群中的元素既可以看做元素,也可以看成对于某个东西的操作,而这个操作一定要保证这个东西的对称性,比如对一个正方形,旋转0,90,180,270度这些就是对称的操作,你可以发现加法其实和这也很类似,+n就相当于在数轴上向右平移n的距离,+(-n)就是向左平移。也就是说加法虽然是一个二元运算,但是他其实是可以把每个数字都看做一个操作(函数),而操作对象一直是这个数轴。

而减法就做不到了,因为加法中的元素可以写成+n这样的函数,但是减法是必须要有两个数字才能运算的,你不能写出-n,然后说这是向左平移n个距离,因为这其实是+(-n)。如果说加法运算本质上是对数轴的操作,数轴这个对象从来就没变过。那减法就完全做不到这一点了,因为减法没法写成一个函数,所以它根本就不是一个针对某个对象的操作,他不是拧魔方块,也不是平移数轴这种能“用手摆弄”的操作。这也是为什么群的四条定义里必须要有结合律这一点,毕竟群研究的就是这种对称的,在某些操作下保留了相似性的东西。

article -> 知乎用户: 比如说3-2-1,如果我们把减法想象成加法那样的操作的话,这个式子就会变成这样:把(3-2)想象一个钟表,分针指向3,时针指向2,然后计算分针到时针的距离。你会发现这个距离虽然可以写成数字,但是这个数字的存在形式和那两个时针完全不同,那个数字不像时针是直接存在在那里的。而在加法中,我们就能把他想象成,先顺指针拨动3格,然后再逆时针拨动2格,这样数字1是直接存在在那个指针上头的。可以说在3-2=1这个式子里,3 2与1根本就不是同一种对象。

夏小卒: 你的文章是筛子,筛出一帮与你同在的人~ (2 赞)

漫步者: 😲😲😲 (2 赞)

逃逸的质点: 是玩最少步的大佬吗😲

Frank Hua -> 逃逸的质点: 没玩过 只玩三速😂

逃逸的质点 -> Frank Hua: 最少步好像和群论有关系,大佬可以一试🤔

transcendent: 第三部分可以稍微讲一讲群和集合的区别吗 这样感觉帮助提取

Frank Hua -> transcendent: 群就是一种特殊的集合啊😱 就像线性代数里的向量空间 也是定义了特定运算的集合 与一般集合的区别在于其中定义了某些运算(“代数结构”) (1 赞)

transcendent -> Frank Hua: 哦哦 十分感谢 之前这部分有点混淆

Zero Vector: support👍 (1 赞)

cps1006: 写得好。很清晰 (1 赞)